Tel:15868850397
理查德·杰克逊:平深整合就像高速路行车
时间:2020-08-10 00:0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平安与深发展的整合对中国的整个银行业来说是史无前例的,对于监管机构来说,本次整合出现的很多问题在之前也没有资料可以参考,这给监管层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就我本人来讲,在接任深发展银行行长职位以来心情也很复杂。开始一段时间,我每一天都在担心中度过。一方面要保证让银行的业务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又要筹备两行整合的相关事情,此外还要看看外界对这件事情是怎么评价的。这种感觉就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当车高速往前跑时,你只能把握好方向盘,一直往前走,没有退路。   作为行长,不仅要注重风险的控制,还要确保银行的声誉不受到影响,还要担心在整个的整合过程中,两个银行是否能够保持整体的稳定性。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好,就需要进行很详细的规划和项目管理,这样自己才能够比较有信心,因为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中,而且都是按照正确的方式在往下进行。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是会有担心,但是对我来说,适度的担心是好事情,因为可以让我更加集中精神在工作中,以避免出错。我此前曾参与过七八次国际金融机构并购案,而且接触的都是管理层面的东西,这对我来说是比较宝贵的财富。因为除去文化和市场的差异,国际上的整合案例具有90%的相似性,比如前期规划和在技术的整合方面。这些对于平深恋的顺利进行是有一定帮助的。   在过去几年中,深发展和平安银行两家公司的员工内部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深发展的员工。在双方没有合并前,深发展的资本金是相对比较缺乏的,这也极大限制了银行的发展。但是现在,我们有了强大的资本金支持,对于平安银行来说,也可以突破规模小的限制,因此对于两个银行的员工来说,合并后的银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无论是在工作机会、培训机会,职业发展平台都可有所提升。此外,平安集团在中国的名气也可以为银行的员工带来更多的荣誉感。因此可以说,平深恋的婚姻是很成功的。   不管是在国外还是在中国,人的因素都是两个公司合并最困难的地方,包括人们的感觉、情绪、认同感和归属感。当你融合两个团队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让员工产生危机感,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担心自己的生存和工作是否会受到影响,而这样的情绪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平静下来,因此在合并的过程中,需要逐渐地给员工规划一个清晰的未来,而且需要更多的沟通、理解、信任和包容,才能让员工逐渐地打消心中的不确定感。为此我们用了大概一年多的时间才逐渐地打消了员工心中的不安全感,目前来说已经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目前,平、深双方在上海宣传册印刷深圳、杭州、广州、上海有四家重叠的分行,未来对于大部分员工来说,他们的工作都不会受到影响,因为上海等地区是我们重要的业务区域,随着两行整合的深入,我们已经开始了新分行的建设项目,今年我们希望能够建成60家到70家新的支行。而且我们会在这几年持续扩大我们的网点规模。目前董事会讨论的结果来看,郑州和沈阳应该会是下一步重点发展的地区。   对于深发展更名的事,是从品牌的角度出发的,最重要的是新的名字能够帮助银行更好地发展。通过更名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从而扩大银行的客户群体以及知名度。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更名前的半年时间里做了很详细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广东和深圳地区,深发展银行的名字知名度比较高,但是越往北走,平安银行的知名度就越高,而且在很多北方地区都超过了深发展的知名度。这是我们更名的首要考虑因素。   从股票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他们最关注的是公司的价值。因为公司的价值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投资收益。这一类人群通常都比较的商业化,在思考和做决定的时候理性会多于感性。因此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公司的价值。我们此次将深发展更名,但000001的股票代码并不会改变,这只股票在市场上的老大哥地位并不会受到影响。   未来深发展与平安银行合并成立的新银行会很关注小企业客户。我们可以起一个组织者的作用,给中小企业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我们希望小微金融业务能够在今后的业务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像信用 卡等业务,每年都是在以30%的增长速度在发展,我们希望能够将小微金融也加入到我们的发展大队伍中去。   去年我们新增的小微贷款规模大约在350亿元左右。今年,我希望在确保客户利益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新增小微贷款规模能够达到55亿元到70亿元。我们也希望到2014年的时候,能够实现小微贷款新增2000亿元的目标。   作者简介:理查德·杰克逊 深圳发展银行行长   本文经《中国企业家》许可转载。
品牌logo设计公司
相关案例
相关文章

最新案例推荐
最新资讯推荐

浙江省杭州市金手指创意园一号楼

Tel:0571-8858 0937

Mob:15868850397

QQ:785518861

请扫码联系品牌顾问
Copyright © 2007-2020 杭州佳点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3350号 浙ICP备17052797号-2 技术支持佳点品牌设计
在线品牌咨询 15868850397
在线咨询
示例分组1
请您留言

佳点品牌策划15868850397

提交